每个人都是抱着“有所求、有所得”的心来打坐的,但是“得所求”是修行的“果”,而非进步的因。
我们常说:“水到渠成”。只要一心一意用方法,自然会有那样的成果。
因此,须用心于因的努力,而非果的期待。
不要有守株待兔的心理,也不要浪费心神于比较,上一枝香与这一枝香坐得如何如何?
打坐或会有浮光掠影的现象,有好的感受,或异样的光采,其实这些都是瞎猫碰到老鼠,没来得及抓紧它,它就溜掉了。
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才开始高兴,它就没有了;有人很在意自己打坐是在什么境界?
好境界!赶快给它贴标签,是初禅?还是二禅?坏境界!赶快问原因,为什么会这样那样?
像这样的心怎能安定?不着魔已经不错了。
真正的打坐不能求境界,禅宗常讲“见性”而非“见相”;境界再怎么好也是虚妄的,是相而非性。
能体验到超然不动的心,才与“性”有些相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