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心灵戒色网,这里是一个充满高频率的网站

作者:戒色网2017-6-11 2:53分类: 连接宇宙

维生命层次,因此,人类的五官被限制在三维层次中,;例如,宇宙及万事万物里面所存在的空间,肉眼看不见;例如,多数修行者不知佛的真相,认为佛如果来到人间;蚂蚁和微生物,却看不见我们三维生命层次的人一样;由于生命层次不同,相互之间很难勾通,因此,人们不;一个修行人,如果判断和认识事物,仍以肉眼可见为参;有此障碍,说明尚未悟到本性,不知道能看的,能听的;你默念一句“





 

维生命层次,因此,人类的五官被限制在三维层次中,障碍着自己对宇宙真相及多维层的认识。



例如,宇宙及万事万物里面所存在的空间,肉眼看不见,耳朵听不见,用手也摸不到。空间属于四维,时间属于五维。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但是,我们的肉眼只能看见这一秒钟的事物,前一秒钟和后一秒钟的事物都看不见。因此,人们判断和认识事物的标准是脱离时空的。人类的五官只能感知到长、宽、高三维以内的阳性事物,而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互根的,但是,人们却感知不到四维以上的阴性事物(肉眼可见的阳性事物连宇宙空间的1%也不到,而肉眼看不见的阴性物质却占宇宙空间的99%以上)。因此,人们看一切事物都是只看阳而不知阴;只看现在而不看过去和未来;只看事物的本身而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因果关系;只看事物的表相而不知内在的实质;只能看到事物的某一个角度,而不能全方位、多维层地认识事物。这就使我们对宇宙及万事万物的认识产生了重重障碍。



例如,多数修行者不知佛的真相,认为佛如果来到人间,都是驾着彩云,头顶放光,身坐莲花,能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得如神话影片中的描述。其实,神佛与我们同在一个空间,只是由于生命维层不同,我们的肉眼受三维所限,神佛能看见我们,我们却看不见他们。如同我们可以看见蚂蚁、微生物,而两维生命层次的



蚂蚁和微生物,却看不见我们三维生命层次的人一样。即使蚂蚁和细菌爬在人的身上,也不知我们是人。同样,即使是佛在我们身边,我们也看不到他们。



由于生命层次不同,相互之间很难勾通,因此,人们不相信有鬼怪神佛。修行人虽然相信,但由于理不通,再加上被三维肉眼所障,信中总带有一些疑惑,或者干脆就是迷信。由于疑惑而不能正信,就会不同程度地在修佛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障碍。



一个修行人,如果判断和认识事物,仍以肉眼可见为参照标准,说明你还被三维的界限所困。如果你还是认为眼睛只能看,耳朵只能听,鼻子只能闻,这还是仍被三维所障。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六根相对“六尘”的色、声、香、味、触、法,从而产生“六识”,加在一起称谓“ 18 界”。而这 18 界都是人的分别意识自造出来的。认为眼只能看,耳只能听。这就是自己给自己划定了界限,有了界限,人们就被这些界限所束缚。因此,“界”都是自己设置的障碍。



有此障碍,说明尚未悟到本性,不知道能看的,能听的,能闻的是自己的本性。如果人死后灵体离开了肉体,你的眼、耳、鼻、舌、身还在,为什么不能看,不能听,不能闻?说明真正能看、能听、能闻的是真我本性。比如,你自己可以作一个小试验,



你默念一句“阿弥陀佛”,虽未发出一点声音,但你自己却能听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对于有神通的人更无界限,你在千里以外乃至他方世界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他都知道,无障无碍。“天眼”可以突破时空,观察过去和未来的一切事物。因为清静心使他回到本性之中,从而打破了一切界限。在宇宙及万事万物的本性中,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 18 界,所谓的“界”,都是自己心理设置的。如果能先从自己心理打破一切界的障碍,断掉以眼、耳、鼻、舌、身来判断和认识事物的习气,就接近了本性。无障无碍的“五眼六神通”,都是从你那清静法身的本性中变现出来的作用。



(06)法执障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法执的表现一般都是执着乃至停留在对经论的研究上,整天钻在经论里不停地研究佛法,甚至研究到钻牛角尖的地步,反而使自己脑子不停地在想问题。甚至执着在经论的字面上,执着在“名字相”上,生出许多自相矛盾的怪问题。越研究思想越复杂,反而越不清静。



真正的开悟者,没有一个是研究经论才开悟的。经论都是开悟后的圣人写的,它只能指导你走哪条路,如何走才是捷径。但是,



研究经论不能代替走路,路还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修行必须自己去修,才能在修行过程中亲身证道。



有些修行者总是抱着圣人的经论不放,总以为只要把圣人的经论研究透彻,自己也就开悟了。其实,凡人读懂的仅是文字字面的意思,如此研究下去,永远也不能开悟。有些长期研究佛法的人,讲起法来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习气一点也没改,只是增长了浮躁和傲慢的习气。这种人还不懂得什么是修行,他研究佛法不是用来修行的,而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增长虚名的。



研究用的是识,而开悟用的是智,而且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开悟是在清静入定的前提下真智慧的自然流露。首先要把自己的头脑思想放空,进入真正的禅定状态。从古至今,千门万法都是修一个“定”字,定能生慧。相反,头脑使用的越多,分别也越多,越制造出更多的障碍,把自我本性给层层封闭起来,把自己从宇宙的本源中拉出来,背道而驰。因此,使用头脑修行是违背道的,不空掉自己的头脑是无法进入修行档次的。



因此,经论里的道理懂了之后就应该放下,“解”之后应扎扎实实进入“行”的阶段。如同“愚公移山”,只停留在讨论和研究上,就是不动锹去挖,永远也少不了一点土。只有“行”才能在行中得到真正的“解”,只有“行”才能说明你是真信。“解”、



“行”合一才能在“证”的过程中靠近本性,达到真正的解——开悟。如果一直停留在研究中,永远也不可能开悟,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位佛学研究家。仍属于“识”的范畴,而与真实智慧相比仍属本末关系。



在修行者中还存在另一种法执。见到一些“名望高”或所谓“神通大”的人,则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去接近他们,总想求他们给个什么大法,几个月就可修成佛。最好是求他们的金口玉言说上一句话,自己就可不修而成,或者在将来有大灾难时能保住全家平安。这种现象从表相上看类似法执,其实是一种更大的贪心。这种人不想脚踏实地的修行,更不愿付出,是一种投机赌一把的机会主义心理。这种人不仅给自己设置了更大的障碍,反而易走火入魔,进入邪道,十分危险。其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不仅是半途而废,而且贪心又造下了饿鬼道之因。还有不少修行者只看表象是出家人,是有名气的修行人,就盲目地跪拜求法,要求给点开示,不知“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往往被一些邪师领入歧途。



在宇宙中,得与失是平衡的,欲得先失,不失不得,得与失的总量是相等的。抱有投机思想和贪法之心修行的人,只能背道而弛,修入饿鬼道。一个连不失不得原理尚未理解的人,对于宇宙本性的“无失亦无得”则更难契入。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已有 0/695 人参与

发表评论:

欢迎关注戒色网,请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qq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