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心灵戒色网,这里是一个充满高频率的网站
  • 首页
  • 戒色经验
  • 自慰有益?!这位刷爆朋友圈的妈妈火了,你也被“实话”骗了…

作者:戒色网2017-11-19 2:57分类: 戒色经验

不要纸上谈兵,不要道德绑架,

请用事实说话!





这两天一篇名为《发现儿子自慰,这个妈妈的做法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文中的妈妈发现自己儿子自慰,思考过后便买了两盘性知识的光碟给儿子看,母子两个心照不宣,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默契”。作者通过这个案例引入,进行了一系列关于自慰的思考,提出了如下观点:



“ 



1.自慰不会成瘾。



2.自慰不仅无害,而且有益。



3.“一滴精十滴血”是迷信。



4.自慰的危害仅来自于道德层面的“自我摧残”。



5.自慰虽缺少了互动性,却是自己对自己最坦诚的热爱、最深度的探索。







放眼望去,文章的留言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文章的论点,寥寥几个持“自慰有害”观点的留言被喷的体无完肤…



可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



笔者作为一个长期专注于色情及自慰领域的研究者,曾研究过大量国内外的资料报告,并且接触过数百例自慰及色情成瘾患者。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的是:



“ 



1.自慰的确会成瘾。



2.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自慰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生理行为,可能会产生一定危害!



3.“一滴精十滴血”不是迷信,其本意被曲解。



4.自慰会从身体和心灵两方面产生严重危害。



5.现代医学界,尤其是国内,对自慰的研究有一定盲区。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去争辩什么,而是想让更多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慰这个行为,以免给孩子造成不正确的性引导!



01

自慰的确会成瘾



2013年上海宝山区虎林路,一对夫妇回家之后发现自己房门被反锁,从邻居家阳台翻入自家门后,却发现自家20多岁的儿子已经停止呼吸…



这对夫妇赶紧报警,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将现场封锁后展开勘查。经专家鉴定,该男子的死亡是由追求性窒息快感造成的。



性窒息是指独自一人在偏僻、隐蔽的地方,采用绳索、长袜、围巾、领带、皮带、头巾等缢颈,或用橡皮囊,塑料口袋、面罩等罩住口鼻,造成窒息状态,以达到性满足。



那么,为什么这个年轻人会选择这种极端自慰方式呢?



当然不是因为他天生就是变态。



我们脑中有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它的作用是传递亢奋和欢愉的信息,之所以我们能有七情六欲、愉悦快感、控制四肢运动等,都是神经递质产生的作用。增加多巴胺分泌能让人迅速兴奋,但是它会令人上瘾。



瑞典科学家Arvid 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彼得松曾说过:“烟民,酒鬼和瘾君子统统与多巴胺数量有关,受多巴胺控制。”







自慰时,大脑的神经间隙中就会逐渐积累多巴胺,然后在高潮的一瞬间释放,多巴胺的浓度迅速下降。



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是:大脑逐渐习惯于多巴胺的高水平释放,慢慢导致身体里的神经元会变得不敏感,并对这种刺激产生耐受性。



随着大脑对多巴胺耐受性的增强,单纯自慰快感会逐渐降低,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不断用更新奇的自慰方式,才能释放更多的多巴胺。例如观看色情、借助工具,甚至可能出现性窒息、性虐待、针管自慰等极端自慰方式,当这种极端自慰方式也无法满足快感时,就可能走向性犯罪。



总体来说,当没有新的刺激时,快感便会失去,我们会感觉十分空虚,于是我们会再度去寻找新的刺激,以达到曾经的快感,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就是成瘾的过程。



成瘾之后伴随着越来越频繁的自慰,而这会让我们产生一个新的大脑回路。



神经学专家Norman Doidge的《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重塑大脑与人生)书中写道:“大脑随着精神体验而改变的能力,叫做神经可塑性,这个性质有许多好处。以往的模型认为大脑是无法改变的,是天生的,神经学家现在认为大脑是可重塑的。神经可塑性的阴暗面就是对于色情片,我们会形成习惯,创造一个新的奖赏系统,我们在给自己创造一个新的大脑回路。”







02

谈自慰,请与时俱进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自慰是一种自我舒缓压力的行为,只要适度,对人是没有危害的。



倘若在二十年前,这个结论是可以令人信服的。但现在,这个说法却是有待考量的!



请诸位四十岁以上的父母想一想,在您从小学直到大学十几年的过程中,一共接触过多少次色情刊物、图片、光碟呢?



我想绝大部分家长接触的次数不会超过十次,因为在那个年代,我们没有经济能力也没有渠道去获得这些内容,即使有,我们也没有条件观看。



例如性刺激最强烈的色情视频,需要电脑或DVD和电视以及私人空间才能观看,绝大多数家庭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年代,无从获得性刺激,也就很难调动起自慰的冲动。即使存在一些自慰现象,也是部分人无意间摩擦生殖器官产生了快感,逐渐养成了习惯。







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呢?自慰这个行为并没有变化,但是色情产业却产生了变化。



互联网的兴起颠覆了很多行业,色情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色情内容的载体,由以往的小说、海报、刊物、光盘等实物载体,转变成了现在的一体式色情网站,这种载体的转变带来的便捷是:我们不再需要一分钱便可以获得色情信息;我们可以无限量的观看各种题材的色情信息;我们只要有手机有WIFI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色情信息。



我曾经沟通过的一位自慰成瘾患者,他是一位留学生,山西人,家境殷实,乐观开朗,自身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我们还在一起吃过几次饭。他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他生活中唯一的苦恼就是无法控制自己不去看色情视频。



他有很强的执行力,可以早上六点起来健身,上课的时候专注学习,放假可以去琴房练习一下午,但是一旦闲下来,他就不可遏制的去观看色情网站,继而忍不住自慰,一直陷入这种怪圈中。







实际上我接触的所有案例都和他一样,由于观看色情信息从而自慰。



几乎所有自慰成瘾者,都存在沉迷色情的现象。

对自慰成瘾者而言,观看色情和自慰这两种行为是牢牢绑定在一起的。



最初是因为自慰而想看色情,到了后面,就变成因为看色情而想自慰。



用比喻来形容,就像用电脑和打游戏一样。



用电脑是有益的,可以让我们学习知识搜集资料。

但是我们用电脑的时候接触到了游戏,从此沉迷,形成“网瘾”。

开始是因为用电脑而接触到游戏,之后是因为痴迷游戏而疯狂用电脑。

如果我们抛开游戏的影响去谈用电脑的利弊,有意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现代医学对自慰研究的盲区就在此:研究者把自慰这种行为单独提了出来,单纯研究了自慰这种行为,却没考虑到自慰的“好搭档”色情的危害、成瘾性、影响。



在这种研究对象缺失的情况下,谈自慰有害或无害都是苍白无意义的。



03

“适度自慰无害”

是一个伪命题



你是否也认为“适度自慰无害”?



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单我接触到的大量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事实并非如此。



我接触过的最小的自慰患者是一个只有12岁的小男孩,上六年级时,已经自慰超过一年。



他经常哭着告诉我,他控制不住,总是忍不住自慰,三天两头就会自慰一次,有时候不止一次。而且他还有遗精的症状,频繁的时候连续四天每天遗精。



我听到他说这些的时候震惊得无以复加,我们这一代人在五年级的时候几乎还没有性意识,遗精也是在初三左右才出现。而现在,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就开始频繁的自慰、遗精!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此频繁的泄精身体怎么吃得消呢?



后来他告诉我他个子很小,骨骼很细,发育不健全。无奈的是,他还太小,我和他讲道理他都听不懂。因为父母比较严厉,他也不敢告诉父母他的情况。







他只是我接触众多案例中的一个,其他大部分人也如同他一样,自慰成瘾,对身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自己却无法控制。



在这么多活生生的案例下,让我们如何去相信“适度自慰无害”呢?



“适度自慰无害”这个观点,本身就是经不起推敲的。



“ 



1.所谓的“适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度”可以参考。

2.自慰的快感过于强烈,极难把控。

3.由于存在个体化差异,不同的人“度”是不同的。







04

自慰的危害

用事实说话



《发现儿子自慰,这个妈妈的做法刷爆朋友圈》中的观点认为:自慰的危害仅来自于道德层面的“自我摧残”。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自慰的真实危害远不止道德层面的“自我摧残”,它带来的危害涉及很多层面。



1.掏空身体:“一滴精十滴血”



很多人都认为,“一滴精十滴血”是迷信,现在网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观点是:



从营养成分的角度来看,一次排出的精液营养不如一杯牛奶的营养,所以得出结论:精液泄漏对身体无害,喝一杯牛奶营养就补充回来了。



然而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打个比喻:人体好比工厂,饮食是原材料,精液是产品。中间的生产过程需要人工、水、电等能量的消耗。



如果仅仅考虑原材料的成分,却把中间加工的各个环节耗能忽略掉,显然是狭隘的。



一张储存了一千本书的光碟,它分解后的成分,与一个废品收购站的塑料饭盒成分相同,但二者的价值能够等同么?一堆砖瓦、钢筋、水泥与建好的大厦这两者之间能画等号么?



古人所谓:“一滴精十滴血”,并不是说一滴精液的营养和十滴血的营养等同,而是指合成一滴精液跟合成十滴血所需要的能量是等同的。精液中最重要的物质是DNA,DNA中储存着遗传信息,从化学角度而言DNA只不过是一些糖类和蛋白质,而从生物角度而言却是生命的密码,为什么呢,因为DNA是有排列顺序的,不是无序的组合,这些序列就是DNA的珍贵之处,也因此才能创造出新的生命。



那么就容易理解了,频繁的自慰会让人“丧失元气”,久而久之,身体被掏空。







2.对快乐的刺激变得麻木



当一个人成为瘾君子时,第一个变化就是对快乐的刺激反应变得麻木,日常的快乐变得不太能满足自慰与色情成瘾的人,与此同时,大脑中的物理变化让大脑对色情内容有过度亢奋的反应。



因此在沉迷自慰与色情者的生活中,会对其他的东西渐渐失去兴趣,唯独色情内容让他们觉得兴奋。最后,随着大脑额皮质的变化,他们的自控力也将消磨殆尽…



以下实验用脑部扫描来测量药物成瘾者的脑部变化,扫描显示瘾君子们对快感的反应减弱了,低于一般人。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自慰成瘾者常常觉得自己变得感情淡漠、毫无斗志、对事物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他们不思进取、人生失败的一大原因。



 3.产生畸形性观念



国外的色情研究机构曾经对色情片的影响做过一期研究,Jerry Kirk 博士的结论是:色情片中最喜欢暗示的就是,女人喜欢被强奸,喜欢被霸王硬上弓,她们最终会向你屈服,屈服后就会享受。



长期接受这种暗示产生的后果就是,产生畸形的性观念。



Ao Cooper. Pn.D.在圣何塞婚姻与性中心讲到:我认为互联网使恋童癖等问题更加令人担忧的原因是,人们在网上组建了自己的虚拟社区,在之前恋童癖者通常是不容易联系上的,但在网上,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去处和团体,他们可以互相交换图片、视频。



洛杉矶公安部门统计发现,在十年间,他们确定超过50%的性侵儿童案件与色情信息有关。足以说明色情对我们的危害。(引自Stopping the Addiction with Porn主持人)。







4.社交恐惧症



在我接触的数百例自慰成瘾患者中,有80%的人出现了社交恐惧症。这种症状的临床表现为: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故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心理作用,实际上并非如此,医学界明确表示:社交恐惧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也就是说不排斥长期自慰会诱发这种症状,并且这一症状存在着大量的自慰诱发案例,只是其中原理尚未清晰,因此我不能百分百肯定这是自慰导致,但通过案例来看,是存在一定关联的。



而开头提到的文章仅仅通过逻辑推理来认为自慰不会产生任何危害,在没有案例支撑下认为这是“错误归因”,这是不负责任的。



医学是一个极其严谨并且容不得丝毫谬误的学科,它提倡的是以科学的探索、结论、实验来确定一个理论,而非仅仅靠逻辑推理。儒以文乱法,隔行如隔山。



5.滞后性危害



“我天天自慰现在身体照样很好啊!”



好多自慰成瘾的人心里都抱有这样侥幸的想法,对自慰的危害不以为然。但,现在身体好,就代表伤害不存在了吗?



不是的。



美国成瘾医学会的Rodriguez博士在对自慰进行研究时发现,在评估自慰的危害时,过去的一些研究人员的研究周期较短,手淫所导致的很多深层次的、滞后的问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这样的研究结论往往会失去科学应有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作为最终的判断基础,研究人员应该以3年乃至5年的跟踪调查为准。







Rodriguez和他的研究小组分别对沉迷手淫的青少年和青年平均跟踪调查了3年以上,研究对象是14岁-23岁的青少年和青年,一共是30名,其中23名在手淫一年之后出现了勃起功能障碍,勃起硬度下降,并且伴有早泄倾向。



另外7名虽然勃起尚可,但是都出现过腰酸腰痛的症状反应,绝大多数人都有腿软的现象。在手淫二年之后,很多人的精神遭到了打击,看上去就像萎靡不振,缺少生气。



在手淫三年之后,Rodriguez发现有些人出现了头晕耳鸣的现象,有些变得爱崴脚容易骨折。



Rodriguez的研究表明:



“从手淫导致的症状反应来说,很多人在沉迷手淫2年左右即可出现尿频反应,这种身体的反应往往会让患者感到不适,严重的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也就是说,手淫的危害和香烟一样,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认识到这种滞后性,才能清晰而深刻地认清手淫的危害。







06

他们明明是病人

却被当成疯子



自慰成瘾患者都是什么人?



拿百度戒色吧来说,《发现儿子自慰,这个妈妈的做法刷爆朋友圈》中认为:戒色吧是呼吁戒色人士的聚集地,他们借助一些迷信观念来恐吓年轻人、大谈福报云云。



可是在研究自慰行为的过程中,笔者接触到了戒色吧数百位自慰成瘾患者,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学生,也有一部分成年人,其中不乏知名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者、海归等较为优秀的群体。



通过和这些人的深度沟通,我发现这些人并不像网络上宣传的那样“迷信、偏激、愚蠢”,他们之中某些人的学识及认知能力甚至远超一般人。



他们之所以会排斥自慰,也并不像某些人所说是因为“臆想出来的危害”,而是因为他们由于过量自慰和沉迷色情,真切体会到了“身体被掏空”的感觉和危害。



令人叹息的是,社会舆论拒绝接受他们的看法,反而给他们扣上一些“伪科学”“迷信”的帽子。于是他们没办法在生活中和朋友、父母去沟通,也得不到理解,只能局限在戒色吧等一些圈子中去学习如何解决自慰成瘾的问题。







接触这些患者后,我心里很难过,也很同情他们的遭遇。但我们更该思考的是,为何会造成这种偏见?我想是由于社会上缺乏对自慰的正确认识而对产生的偏见。这种错误的认识和偏见才是最伤害这些自慰患者的,他们明明是病人,却被当成疯子。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现在戒色吧的关注人数已经超过三百万,这意味着或许在座各位的孩子,就是戒色吧的一员,他们可能已经寻找了很久解决自慰成瘾的方法,痛苦不堪、难以自拔,而一直在给他们压力、嘲讽他们的,却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亲人…



《发现儿子自慰,这个妈妈的做法刷爆朋友圈》一文的火爆恰恰反映了国内对于自慰认识的片面与不足——我们不知不觉地在被自己并不能分清真伪的所谓结论牵着鼻子走…







国外已经有许多机构开始正视色情成瘾和自慰成瘾二者的关系及危害,并且有了诸多的相关研究。



脑神经学家Gary Wilson在关于色情的问题上曾经发表了一场演讲:The Great Porn Experiment (伟大的色情实验),目前国内已经有了中文翻译。



此外,还有一些国外的反色情反自慰组织也正逐渐壮大,例如Your Brain On Porn、Nofap、Fight theNew Drug(与新毒品决战)、FTND等等。



距离我们真正认清自慰及色情的影响及危害,并不会太遥远。



我想,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严谨的观察、学习、思考,而并非是过早的下一些未经证实的定论、轻信一些“看起来正确却并没有理论依据”的言论、传播一些自己并不能分清真伪的“伪科学”结论…



最后,愿我们每一个人看问题时,都能用脑袋而不是用嘴巴。



主要参考文献



1.《Neuroscience: Exploring the Brain,Mark F. Bear,Barry W. Connors,Michael A. Paradiso》

2.《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1, 79: 92-95》

3.《Social Deprivation Enhances VTA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Drug-Induced Contextual Learning》

4.《Olfactory pattern classification by discrete neuronal network states,Nature 465, 47–52 (06 May 2010)》

5.《Barrett KE,Susan MB,Boitano S,et al.Ganong’s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24th ed. Stamford:McGraw Hill,2012》

6.《Guyton AC,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2th ed.Philadelphia:Saunders,2011》

7.《Nicholls JG,Martin AR,Fuchs Pa,et al.From Neuron to Brain 5th ed. Sinauer Associates,2011》

8.《Stanfield CL.Principles of Human Physiology.4th ed. Benjamin Cummings,2010》

9.《韩济生.神经科学.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已有 0/1693 人参与

发表评论:

欢迎关注戒色网,请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qq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