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经文妙解
真正大彻大悟的大智慧者,只是与道合一,顺天之道而为。
道(宇宙本体˙空无)……到底长得像什么样子呢?道……未显相的本体˙空无——是无形、无象、无色,恍恍惚惚。虽无形、无色、无物质,但不是断灭的空无,不是绝对的无,里面又有迹象可观察到。
虽然恍惚、扑朔迷离,但其中确实有东西存在。“空无”无比的奥妙深远,其中有能化育万物的精髓、醍醐(科学界所称的暗物质、暗能源)。
“空无”里面的精髓、醍醐(暗能源˙真炁)是真实的存在,此点能确信。
“道˙宇宙本体”无边无际、无始无终,自古及今永恒存在,而且不断在演化万有、养育万物。
我为什么知道道是一切万有的总源头,道又养育一切万物?因为我实际观察到、体悟到。如前所述,那都是真实的。
智慧分享
“道”在你还没有出生之前就陪伴着你,现在也分秒没有离开过。虽然你不认识她甚至否定,但是道没有因为这些而离开你,永远都跟你在一起,只在于你什么时候认出这个天地父母来。在你还没有认识到之前,你内心深层的不安就会存在。有一天你真的认出来了、体会道是什么了,你就会安心自在。就像流浪在外的小孩,终于找到了家、回到父母的怀抱,快乐喜悦就可以体会到。
第二十二章 超越逻辑的高等智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经文妙解
能受得了委屈,又柔软面对,就能成全大事。
受冤枉、与世无争、绕道而行,更能显现心地正直。
能处下、虚怀若谷学习,自然具有内涵,心灵富有。
能如实面对自己,勇于检讨改进,则生命永保新鲜、富含创造力。
肯无我无私的奉献付出、行善布施,有一天会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得到更多、更多。
如抓取更多名利、抓取更多金银财宝,随之而来的……烦恼、痛苦、困惑也更多。
所以得道的圣人,始终秉持道的特征特性来为人处事。
有才华、有智慧,但不会爱自我表现,表示这是明白真理实相的人。
不自以为是、没有傲慢之心的人,其生命反而会彰显于世。
有显著功绩,但不自我标榜、不自炫、不居功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功劳、阴德。
不自夸、不自我吹嘘膨胀,实实在在的人,其陰德能綿延流長。
真的能做到不与人争的人,天下就没有人能与之争。(心中无敌人,其天下就无敌人。)
古人说的“曲则全”的道理,岂是谈空说玄的虚言吗?
以上的人生妙哲学,只要你真的做到,许多你想象不到的收获,会流入你的世界。
(曲则全)
智慧分享
当你看到大自然展现的就是无争,你会反观自己错误的观念、行为,甘心情愿校正、改变。能以大自然为师,心中没有任何的敌人,而不是用忍的、不是修出来的,而是真正体悟到自然就做到。这样家庭才会温馨幸福,社会才会和谐,世界才会和平。
活在大自然完整的实相世界里,就会快乐自在。如果你用你心中的标准去追求完美主义的话,你就会活在紧绷的世界,你会把自己逼得很苦,家人也会被你逼得很紧。所以你认为的完美,事实上会造成很多的痛苦!如果你能够体会到真正的完美是完整。就像大自然有高山、有河谷,有大树、有小草,有乌云、有白云……你的内心世界能容许千差万别的存在,你的人生才会多彩多姿。
第二十三章 万物无常生灭变化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经文妙解
少说话、善利萬物而不爭,这是大自然的道理。
少言、多看,就能体悟出天地的大道理。刮大风、下暴雨都不会维持太久。是谁在刮大风、下暴雨?是天地、大自然的现象。
天地、大自然的现象(刮大风、下暴雨)尚不能维持长久,何况人为的现象。要去体悟现象界的一切,都在流动、生灭变化,不会恒常不变。
所以当你从事、浸泡于道,你就自然呈现出道的特征特性。如果你从事、浸泡于德,你就呈现出德的特征特性。如果你在乎个人的名利得失,你就会经常处在患得患失的状态。
当你经常浸泡在道的世界,有道人士自然乐于起共鸣。如经常浸泡在德的世界,有德的人事物,自然乐于起共鸣。
当你在乎的是个人的名利得失,自然会感召那些喜欢追逐名利得失的人事物过来。
一个人若不讲信用,自然会感召那些不讲信用的人过来,别人也会对他不信任。
(好好深入去体悟,何谓“物以类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宿命论。)
智慧分享
现象界的一切都在无常生灭变化。所以,不管是好的或是坏的,它都是无常、生灭、变化。所以,你遇到好的事情要用以平常心来看待它。遇到不好的、痛苦的事情,同样用平常心来看待它。否则患得患失,心会成为境界的奴隶。
第二十四章 自我筑梦一场空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经文妙解
喜欢踮着脚尖站立,以呈现高人一等,此种人无法久立。
跨大脚步往前冲,想冲赢别人,反而欲速则不达。
喜爱自我展现的人,表示不明真理、不明生命实相。
喜欢自以为是、自视甚高的人,其生命反而不会彰显。
喜欢自吹自擂其功劳有多大的人,反而不会有功。
喜欢自夸、自炫己能的人,不会兴旺很久。
喜爱自我表现、自夸、自吹、自捧,对于道而言,那些心态行为都是属于多余的累赘。
大自然、万物不会有那些心态行为。同样的,有道、得道之人,也不会有那些心态行为。
智慧分享
有的人会有很多的疑惑:听了老子这样讲还会积极奋斗吗?好像变成懒散、懈怠了。老子所要强调的绝对不是消极,而是他眼光的穿透力非常强、高瞻远瞩,这是高等的智慧者给我们的金玉良言。
用“自我”在逞强、追逐名利权情,到最后是一场梦、一场空,良心很容易在追逐中被淹没掉。而人最珍贵的是良心、道心。老子是要帮助我们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神圣,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这是《道德经》里面的人生妙哲学。
第二十五章 道为天地母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经文妙解
有一种存在,是浑然而成。在银河系、太阳系、天地出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
此存在是无形、无体、无声,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永恒存在、亘古不灭。此存在又是生生不息的演化万物,可以称为一切万有的母亲、总源头。
我(老子)实在不知如何称呼它,只能勉强权称为道.又勉强称为“大”,实在太大太大了。看不到它的尽头,真是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可用极远来形容,虽无边无际,但又不是一去不返,终点竟然又返回到起点。
我观察到的道,实在是极大极大,天也是极大,地也是极广大,人也是很伟大。在宇宙中有四大,人也是四大之一。天地是由道所演化,人是由天地所化育。所以人要向大地学习,大地向天学习;天向道学习,天的运转法则效法道的运转法则(宇宙律);而道的运转法则(宇宙律)是依循大自然法则(因缘聚而生,因缘变而变,没有自我意识去操控。)
(道能演化一切万有,是万物之母,可称为“造物主”,但与一般宗教界所认识的人格化的神,有所不同。也不是科学界所认为的只是无机体的物质与能源而已。)
智慧分享
老子说“真正宇宙的源头是无形无相,它不是某个特定的形象”。这说明老子看到了实相,看到了所有人最终所要找寻的那个总源头。所以,在老子的世界里面没有冲突、战争。因为他看到:“你讲的空,就是我所描述的‘道’;你讲的无极,就是我所讲的‘道’;他讲的上帝、真主都一样”!只是名称不一样而已,所指的都是相同的一个东西。
如果你没有去看到生命来自同一个源头的话,就会见诤不断,而且在排斥别人。如果你看到相同的源头,你自然不会排斥他人。这就是孔子所讲的“朝闻道,夕死可也。”
第二十六章 冷静稳重 做生命主人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经文妙解
树头(树根树干)稳重,树叶才能随风轻飘。
冷静、稳重才能化解躁动不安的现象。
所以有道的圣人,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很稳重,不会轻浮。虽有荣华富贵,都以平常心对待。不会爱慕虚荣、随波逐流。
可惜很多君王却爱慕虚荣,很轻浮的去追逐世间的名利、荣华富贵,给百姓做不好的示范。
轻浮则易浮而无根,失去根基而易倾倒。
急躁则易失去稳重、失去君威,被人瞧不起。
智慧分享
台湾有句话说:“如果树根扎得稳,你就不怕树枝刮风台。”
如果没有宁静的品质,你会随着你的习性(浮躁、冲动)走。身、口、意一直冲动的话你做不了主,没办法有智慧的。如果你内心宁静、能够稳定下来,当你在冲动、暴怒、生气的时候,就会有缓冲的空间,才能够让这匹脱缰的野马缓冲下来,才能有转圜的余地,就不会发生祸端。
第二十七章 为人处世成功诀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经文妙解
真正在行善积德的人,为善不欲人知。
真正有智慧的人,说话不会前后矛盾,不会有瑕疵。
凭良心在规划运作的人,不会用各种阴谋策略去算计他人。
真正了悟真理实相、有智慧的人,其心不会被任何名利所腐,不会被荣华权势所动摇。
真正守信用的人,不必给他种种契约、条款的约束,他自然重承诺、守信用。
所以有道的圣人,常善于救人,心怀天下苍生,不遗弃任何人;常惜福爱物,不奢侈浪费,所以没有弃物。这是因为体悟到天地之道……无废弃之人,无废弃之物。(在大自然的循环里……没有废物。)
所以“善人”可做不善之人的老师。
“不善之人”的下场,可做为我们的借镜,能资助大家减少错误。
如果不知珍惜可为良师益友的善人,如果不知从不善之人的下场来引以为借镜、警惕,虽说聪明,实际上是个大迷糊啊。
这是为人处事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
智慧分享
有人问一个得道的禅师:“什么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禅师回答:“等一下我再告诉你,因为我要去上厕所。”回来之后,就跟他讲:“你看!连这种芝麻小事都要我亲自去做”。我们是要透过老子的指引看到真理实相,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去开发智慧。一般众生都想靠别人,如果你有贪便宜的心,你就没办法落实。就像我没办法替你吃饭,各人吃饭各人饱啊!你再怎么疲倦,我不可能帮你睡觉。要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地去做,生死大事,真的要靠你自己走出来!
第二十八章 了悟实相 返璞归真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经文妙解
本可展现刚强气势凌人,却坚守谦下柔软,不害、不争,就像清净的溪水。能像清净溪水利益世人的人,其德行与道之德是一致的,其心纯净如婴儿一般。
(清净溪水)
本可以大大显露锋芒,但却和光同尘、不炫耀,此种与世无争的人,可为天下榜样。
此种与世无争,可为天下榜样的人,其德行与道之德,是没有落差的,而且自然与道合一。
本可以拥有荣华富贵,却甘于平凡平淡,受屈受辱,此种人就像天下的山谷。虚怀若谷、像天下山谷的人,自然流露充沛的德行。此种人自然呈现返璞归真、朴实、朴素。
(虚怀若谷)
此种外表平凡平淡很朴实的人,如能受器重而好好发挥其才华,必成为国之栋梁。
有道的明君会重用此种很朴实的人,让朴素之人成为国之栋梁。若真为国举才,是不会割舍掉不懂逢迎巴结的朴实之人。
智慧分享
离开欲界才会清楚看到实相,了悟整个“道”所展现出来的无上甚深微妙法。这时候,你再回到滚滚红尘,一方面你的生命品质不一样;一方面你才能够真正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
二十九章 第天下为公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可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经文妙解
野心勃勃的人,企图把整个世界占为己有。此类狂妄之徒,是得不到天下的。(就算表面得到,也会很快失去。)
“世界”是无比奥妙的神器,人类不可对它强作非为,不可抓取执着占为己有。
对“世界”强作非为的人,最后必然失败。
想对“世界”抓取执着占为己有的人,最后必然失去一切,一把土也得不到。
这个森罗万象的世界,呈现出有创造、有随顺因缘,或正向成就,或反向毁坏,或正向强大壮大,或负向的消减消弱,或给你顺境支持、或给你逆境考验磨炼……(道自然会维持动态的平衡。)
所以有道的圣人……不会走极端、不会奢侈浪费、不会偏激、不会强势主宰。
明道之人,自然走在无所执着的中庸之道。
智慧分享
老子真的是先知,这里告诉我们:如果先生要把太太占为己有,或是太太要把先生占为己有,都是一种苦、一种束缚;父母亲要求小孩:“你是我生的,你就要听我的”;包括宗教师想要抓很多的徒弟占为己有;或是当弟子的,一直要把善知识占为己有。这都是颠倒梦想,还会引起冲突,就会痛苦啊。没有一个人,是你能够占为己有的。老子真知灼见的智慧。你真的能够好好去看的话,可以避免掉很多不必要的挫折、失败。
人类从个人的小我、我慢,到种族的自我膨胀,到国家意识的自我膨胀,会想要统治全世界,要强势来介入掌控。越是这样,自己会很惨,也把这个世界搞得很惨!就像几十年前希特勒想统治天下,到后来却走上灭亡、自杀;秦始皇并吞了六国,表面上好像统一了,但是没多久也死掉了。任何人想用武力、强势掌控这个天下,只会带来更多的灾祸,古今将相谁从这个地球带走了一把土?所以重点在于我们要了解天地之道,然后顺天之道而行。这样的话,就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和乐业。
第三十章 “战争”后患无穷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经文妙解
有道的英明君主,不会依靠强大的兵力武力去夺取天下。因为动用武力,这是很快会遭到循环报复的。
军队所驻扎的地方,或有战乱过的地方,百姓逃离、不能靠近耕种,村庄断垣残壁、良田废弃、荆棘丛生。
大战之后,必有凶年——因死伤惨重、尸体腐烂发臭,容易引发瘟疫、饥荒,天灾人祸也会陆续发生。
(叙利亚难民危机)
不发动战争而能和平共存这是上策,不可好战而穷兵黩武。
能达成和平共存共荣的良好效果就好,不可想独霸天下而傲慢自吹自夸,不可仗势凌弱。
(我们是生命共同体)
宇宙的法则:物壮则老,物极必反。贪得无厌的野心家,其所做所为是违反天地之道。
逆天之道而为的人,必然很快失败、垮台。
(古今中外,那些喜好穷兵黩武的人,都很快灭亡。)
智慧分享
不管假借什么理由发动战争,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你伤害别人、杀害对方,事实上,一定会冤冤相报啊!像中东以色列跟巴勒斯坦,互相报复来报复去,到底谁得到好处?到底谁得到真正的安宁?以牙还牙话,冤冤相报无了时啊!
真正的大智慧者,一定是反对战争。因为他们是来到一体的世界,看到众生跟自己都是一体的,他们超越国家的界线,超越宗派、宗教、种族的界线普爱一切众生!
研习《道德经》有什么好处?
1.明白宇宙的一切、万物是怎么产生的?宇宙的运转法则是什么?
2.明白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道与我们的生命有何密切关系?让我们得以安心自在。
3.学习以大自然为师→开启高等智慧。
4.学到柔的智慧,改善家庭、亲子关系,改善人际关系、改变命运。
5.引领我们顺天之道而为。和谐的气氛磁场自然促成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泰民安。
6.启发真正的“平等观”。各民族、各宗教、各国都受到平等尊重,促成世界和平。
7.让世人了解:地球是有机生命体·“地球是我们大家的母亲”,人类的食、衣、住、行都必须靠地球母亲来供应。当人类认识到此一事实,就会自动自觉的保护生态环境。
8.让我们回復最神圣的良心、爱心、责任心,以慈悲大爱之心善待天下苍生。
9.让世人明白:我们都是同根同源,我们都是“生命共同体”,全世界各国都是“命运共同体”。大家和谐相处,共存、共享、共荣。
10.帮人类指引出优质的生活方式,让地球能永续昌荣。
发表评论: